中国最后一个“一妻多夫”的村子,太奇特了!

2025-03-17平安健康常在

现代社会

基本是一夫一妻制

但在大凉山深处

有个村子却与众不同

在四川木里县的俄亚大村

至今仍保留着

一种古老的婚姻制度

——“一妻多夫”

这个村庄位于

海拔3000多米的白水河畔,

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

藏族古村落

如今村子200户人家

还有7、80户

仍是“一妻多夫”的婚制

一个妻子,会同时

拥有两到三个丈夫,

而这些丈夫必须是

亲兄弟或者堂兄弟

在当地,这种婚制

被称之为“伙婚”

就是几个人搭伙过日子

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

但这里的人却认为

这是一种团结的象征

村民所追求的“团结”

其实是百年来

俄亚大村的环境使然

01

俄亚大村地处
云川两省5个县城的交界处
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
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由于地势崎岖复杂
以前这一带是“无主之地”
直到附近有人采金作业
才有人慢慢驻留下来

而留下来的人
都是少数民族纳西族人
百年来,在这里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高山与大河将这里
与外界长期阻隔,
交通闭塞
进村的道路更是崎岖,


这片贫瘠的土地
几乎没有外来的补给
人们只能靠自己双手
自给自足

于是俄亚大村的人们
很快就形成了
一村人互帮互助的传统

而在家族生活中
无论是下地劳作
还是在家料理事物
大家都分工明确

在闭塞的俄亚大村
一般都是族人通婚
男多女少的情况
许多男性都得“打光棍”

因此,许多家族
只能让多个儿子
娶回同一个女性

那么,这些儿子
就可以留在家族里
提供家庭的劳动力
还能保证资产不被分割

丈夫和妻子
生活在同个屋檐下
但有各自的房间
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妻子是家族里
地位最高的人
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她

妻子的房间
丈夫是不能擅自进入的
几个丈夫闹矛盾
妻子会出面裁决

妻子生下来的孩子
不论是谁的血脉,
通通都算大家族的

尽管“伙婚”有违常理
但也曾是纳西族
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接触到外界
这个婚制便也逐步消失了


02

2021年,俄亚大村
因其罕见的蜂窝状建筑群
入选“四川最美古村落”

俄亚大村的房子
建在巨大的山崖上,
既可居高防野兽
也可避河流汛期涨水

全村200多户人家的房屋
连为一体,依山而建
仅留有人畜通行的通道

各户房屋纵横交错,
彼此相连,又房房相通
远远看上去形似蜂巢,
非常的壮观与神秘。

相邻的院墙
都由一根独木梯相连,
从一户人家进去,
就可以走遍全村。

如今,出于安全考虑
独木的梯子也逐渐
被水泥台阶替代了

每栋房子一般有三层
底层养猪、养狗、栓牛马,
二层住人,三层放东西。

在屋顶上还能晾晒谷物
家家户户五彩斑斓
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和许多村子不同的是
俄亚大村的耕地和村子
被一条龙达河分割

纳西族人日出时分
走过木桥去往耕地
等到日落再返回
又或是直接在耕地驻扎

独具民族特色的伸臂桥
全桥不用一颗铁钉,
也不用绳索捆扎

村子派人把守,白天通行
夜里就抽掉上面的木杆
若是遇上战乱,
便烧掉或是砍断桥

在交通不顺的以前
很多村民一辈子
都出过298公里外的县城

只有历经沧桑的马帮
为村民运送物资
忙碌在县城、村口和田地间

如今,骡子、马匹
仍然是俄亚大村
重要的运输工具
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和平年代,
木桥也被石桥所取代,
人们的出行也更稳妥了

而与世隔绝的村子
也慢慢与现代文明接轨


河的上游建起微型发电站
用木杆作电线杆,
将线路一路架到村民家里

援建的俄亚纳西族乡小学
是全村最显眼最现代化的建筑

村子外的道路
铺上了水泥、柏油
越来越多的游客
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

四百多年的古老文化,
浓缩成了俄亚大村
与世隔绝的神奇与宁静

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
不变的,是俄亚大村
对生活的那种热爱

非商业性分享转载,整理自网络,侵删。

点下方名片关注,每天收到免费好文


点击“转发”好运连连!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