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宅基地确权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国各地的农村家庭都在紧锣密鼓地办理相关手续。
宅基地确权不仅关乎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未来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拆迁补偿等重大经济权益。
然而,许多农民由于不了解政策细节,可能会错过关键时间节点或忽略重要规定,导致无法完成确权登记,甚至面临宅基地被收回的风险。
关键点一:2025年宅基地确权最后期限,逾期未登记将面临三大风险
2025年是全国宅基地确权工作的收官之年。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全国所有县(市、区)必须在年底前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数据汇交工作。
这意味着,如果您还未办理宅基地确权登记,现在已是最后窗口期!错过这一期限,将面临以下三大风险:
①无法享受"房地一体"产权保护
宅基地确权的核心是实行"房地一体"登记,将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统一登记在不动产权证书上。
未确权的宅基地和房屋,在法律上缺乏明确权属证明,未来在拆迁补偿、产权纠纷中将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例如,某地村民老王因常年在外务工,未及时办理确权,后来遇到征地拆迁时,补偿标准比确权后的邻居少了近30万元。
②宅基地可能被村集体收回。
根据《宅基地管理办法》,长期闲置超过2年或房屋倒塌未重建的宅基地,村集体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多地已开始清理闲置宅基地,如果您家的老宅长期无人居住,务必尽快确权或翻修,否则可能面临"地房两失"的困境。
③丧失抵押贷款和流转机会
确权后的宅基地和农房可以依法抵押贷款,为农业生产或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而未确权的宅基地无法进行合法流转或抵押,将错失盘活资产、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关键点二:这3类宅基地无法确权,快看看您家是否符合条件。
并非所有宅基地都能顺利确权的。2025年新规明确规定了三类无法确权的宅基地情况,农民朋友必须提前自查,避免白跑一趟甚至面临处罚:
第一类:违规建造的宅基地。
包括未经批准私自占用耕地、林地建造的房屋,以及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违规建设的住宅。
根据《土地管理法》,这类建筑不仅不能确权,还可能面临罚款和强制拆除的风险。
第二类:城镇居民违规购买的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
如果您是城镇居民,即使签订了宅基地买卖合同,也无法办理确权登记。更严重的是,这类交易本身就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买方很可能"钱房两空"。
第三类:长期闲置或房屋倒塌的宅基地。
根据新规,房屋倒塌两年以上未重建,或宅基地闲置超过两年未使用的,将由村集体收回。
特别提醒在外务工的农民朋友,如果老家房屋年久失修,务必在2025年底前进行修缮或确权,否则可能永久失去宅基地使用权。
关键点三:城镇子女继承宅基地必须知道的"地随房走"原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子女已将户口迁入城市。
2025年新规明确,城镇户籍子女可以继承农村父母的房屋,并据此获得宅基地使用权,这就是"地随房走"原则。
然而,继承过程中有四个必须注意的细节,忽略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继承失败:
1、只能继承房屋所有权,不能单独继承宅基地
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城镇子女继承的仅是地上房屋的所有权。
根据《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将随房屋所有权一并转移,这就是"地随房走"的核心含义。如果房屋灭失,宅基地将由村集体收回。
2、继承的房屋不能随意翻建
城镇子女继承农村房屋后,如需翻建或改建,必须符合农村建房政策并取得相关审批。
许多地区规定,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即城镇户口子女)只能对继承房屋进行修缮,不能推倒重建。违规翻建可能导致宅基地使用权被收回。
3、多子女家庭需协商一致。
如果父母未立遗嘱,多个城镇子女共同继承农村房屋时,需协商确定由谁实际使用宅基地。
其他继承人可以获得相应补偿。建议通过家庭协议或公证明确各自权益,避免日后纠纷。
4、五种情况下无法继承,分别是:房屋属于违建(如占用耕地建造)、房屋已被依法征收或拆迁、继承人已将户口迁出且不是本集体成员、房屋已成为危房或倒塌、存在"一户多宅"情况且未按规定处理。
结语:抓住最后机会,守护家庭重要资产。
宅基地是农民家庭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当下,更关乎子孙后代的权益。
随着2025年确权截止日期临近,各地办理量激增,可能出现排队等待情况。
建议您立即行动,尽早准备材料并提交申请,避免扎堆办理影响进度。
记住,宅基地确权是免费的!如遇任何单位或个人以"加急费""疏通费"等名义收取费用,请坚决拒绝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宅基地确权事关重大,一次疏忽可能造成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请务必重视这次确权机会,确保您家的宅基地权益得到法律充分保障。
转发此文给更多农村亲友,让大家都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土地权益!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