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与寿命两者有什么关系?一个人体重保持在什么范围最长寿?

2024-11-20悠然自乐时光

体重与寿命的紧密关联

体重对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过胖或过瘦的状态都可能给健康带来风险,从而影响寿命的长短。

过度肥胖:健康的大敌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肥胖列为疾病。肥胖的核心问题在于脂肪代谢失衡,脂肪燃烧率降低,囤积率升高,这极大地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者的血液浓稠,脂肪细胞膨胀,致使血管堵塞,代谢废物难以排出,血管壁弹性减弱。血液中的肌红蛋白也易被大分子脂肪阻塞,影响供氧和供血,引发头晕、反应迟缓及神经衰弱等症状,导致动脉硬化、心绞痛、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频发,死亡率居高不下。

过瘦体型:同样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过瘦人群往往脾胃运化能力欠佳,营养吸收不足,细胞增长代谢缓慢,活跃度降低。当遭遇病毒和细菌侵袭时,身体的免疫反应迟缓,炎症发生时伤口愈合速度慢,治愈率低于常人,致死风险也相对较高。

标准体重:长寿的“密码”

拥有标准体重意味着身体的细胞代谢正常,器官功能良好,内分泌稳定,体内毒素较少,细胞充满活力,身体健康。此外,心态的健康同样关键,研究发现,良好的心态能延长寿命。标准体重的人通常热爱运动,运动时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有助于保持心态年轻,从而延长寿命。

一个人体重保持在什么范围最长寿?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体重是否标准的重要指标。BMI低于18.5属于消瘦体重;18.5至23.9之间为标准体重;24至27.9之间属于中度肥胖;超过28则为重度肥胖。每增加一个BMI数值,致死风险就提高15%。不同年龄段的BMI标准值有所差异,一般来说,18.5至23.9的标准体重范围内,由于心脑血管压力小、血糖稳定、新陈代谢快、身体素质佳等因素,寿命最长。其中,BMI为20的人群,其体重堪称黄金体重,保持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长寿。

超过60岁,适当超重或更有益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和器官功能下降,尤其是消化能力减弱易导致营养不良。老年阶段需要摄入更多食物来增强体质和储存脂肪,以应对疾病侵袭。适当超出标准体重BMI的10-15%,更有助于延长寿命。然而,许多老年人在这方面存在误区,不敢摄入足够的营养。此时,应多摄入优质脂肪和少量脂肪酸,促进健康细胞增长,同时注重脂肪与肌肉的平衡。肌肉重组细胞时需要消耗葡萄糖,可通过摄入少量糖分和蛋白质来维持血糖稳定。例如,多食用蛋奶类制品补充动物性蛋白质,增加维生素D合成,加强微量元素吸收;食用豆类制品获取植物性蛋白质,促进消化,稳定血浆中钙、磷水平,防止蛋白质流失。此外,补充抗氧化食物如蓝莓、红枣、黑米、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花青素能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如何保持标准体重?

营养均衡至关重要

均衡的饮食应涵盖谷物、果蔬、蛋奶、禽肉等。这些食物可为人体提供热量、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酸。每餐主食中谷物碳水占50%,以保障正常的葡萄糖转换,为身体各部位提供能量,使器官、肌肉和细胞充满活力。减少腌制和油炸食品的摄入,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饮食宜清淡。每日保证1800ml的饮水量,促进细胞代谢,减少盐分摄入,预防水肿及代谢循环系统淤堵。

坚持锻炼不可或缺

每天进行30至45分钟的锻炼,能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对病毒的杀伤力,提升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同时刺激内分泌,加速细胞合成,延长生命。锻炼过程中,免疫球蛋白活性较不运动时可增加18%。对于体重偏重的人群,宜采用器械负重运动燃烧多余脂肪,配合适量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刺激脑部神经元和海马体,提高大脑反应和记忆力。消瘦体型的人则应多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肌细胞活力,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脾胃消化功能,促进白细胞合成修复,增强骨骼代谢能力,预防骨质疏松,强化肌肉组织以提升免疫力。

通过计算BMI来评估健康程度,只有保持身体健康,寿命才有望延长。每个人体质不同,寿命长短有别,但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至关重要。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