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
然而,专业医生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其指导下合理服用,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并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虽然中药相对于西药来说药性较为温和,通常需要长时间服用来治疗疾病,但肝脏在身体中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如果肝脏受到假冒伪劣中药的损害或者过度刺激,肝脏就会过度劳累,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药物引起的肝损伤隐患。
以下是十种中药,我们应该避免长期使用或者已经列入了“伤肝名单”:
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明目、杀虫、凉血、止痒等功效。然而,千里光所含的PA成分对肝脏有毒性,可能导致肝细胞RNA酶活性下降,进而引发肝毒性问题。
虽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快速消肿止血,但频繁使用可能导致肝中毒,对细胞造成损伤,甚至引发静脉堵塞。
虽然能够解燥止渴,但不能长期饮用。长期、过量服用胖大海可能导致脾胃虚弱,引发腹泻、饮食减少、胸闷、消瘦等症状。
虽然有解毒、消肿、养血、活络、安神的效果,但长期过量或不合理的服用可能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对肝脏造成损害。
含有苦杏仁干、银杏酸等有害物质,过量服用或吃未完全熟透的白果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肝中毒。
擅自长期服用苦参片可能导致肝损伤,应该避免。
合理使用可以调理肾脏,但长期大剂量服用会带来滋补过度,甚至引发中风、吐血等危险症状,损伤肝肾功能。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调经的作用,但也不可以长期服用,否则会耗伤气血,不利于身体健康。
虽然在古医书中记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很少有人使用。在某些情况下,会将鱼胆做成别的中药材辅助用药。
含有苦杏仁苷和银杏酸等有毒成分,超量使用会诱发肝中毒。特别是哮喘患者泡水饮用银杏,可能导致肝中毒,应引起注意。
为了避免药物对肝脏造成伤害,我们应该牢记以下三点原则:
1.正规渠道购买药物,避免购买路边所谓的“百年何首乌”等药物,以免因加工不当导致药物残留过多的重金属或农药等,进而引发肝损伤。在用药前要详细了解中成药的成分和存在的风险,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咨询药师的意见。
2.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乱用药物。乱用药物不仅不会达到治疗的效果,还会给肝脏带来损伤,不利于整体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医嘱用药,避免对肝脏造成损伤。
3.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没有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频繁服用药物,容易导致身体不适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建议及时停药,不再继续服用。
中草药虽然有致肝损伤的风险,但只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搭配,综合考量“人、药、用”三个方面,遵医嘱用药,不盲目使用中草药及相关制剂,就能够科学防治中草药肝损伤的发生。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