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插艾草、挂菖蒲,过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
大家也别光想着过节,这个时候可是“补阳”的 大好时机!侯老师提醒大家,千万别错过!
五月是“午月”,五属火,火又属阳,再加上“五”这个数字本身也属阳。所以,端午是“阳中之阳”。
这个时候,天热、人汗多,阳气浮在体表,很多人贪凉、吃冷饮、吹空调,结果阳气被一下子打散了。这时候不顺势“扶阳”,等到三伏天到来,人体就会出现“阳虚夹湿”的情况。
那该怎么补阳呢?侯老师给大家分享暖阳三宝,搭配得好,既暖阳又开胃,关键是好吃、有用。
中医有句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最适合在夏天吃,尤其是端午前后。为什么?因为夏天虽然天气热,但体内阳气容易“走浮”,而生姜能帮助阳气回归体内,稳住根本。
生姜味辛性温,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作用,尤其适合那些四肢发凉、面色苍白、体质虚寒的人。
怎么吃?
每天早上喝一杯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3颗,水煮10分钟),能唤醒阳气、驱走寒气。
做菜时加几片生姜,不但提味,还能健脾开胃,增强消化功能。
但要注意,胃热、上火的人别多吃,每天3~5克即可。
羊肉在很多人印象里是“冬天进补”的食材,但其实在中医看来,只要体质阳虚,四季皆可适量吃羊肉。端午节吃一点温补型肉类,能固护阳气,不让暑气趁虚而入。
羊肉性热味甘,有温补脾胃、益肾壮阳、补血御寒的功效。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风湿、关节怕凉、夜尿多、腰膝酸软的,吃点羊肉正合适。
怎么吃?
端午羊肉汤:羊肉炖黄芪、党参、生姜,不仅温补还健脾,尤其适合体寒湿重的人。
葱爆羊肉片:快炒,不腻,适合胃口不好的人。
黄酒是个宝,尤其在端午节这天,喝一点黄酒,可以帮助气血运行,温通经络,把冬春留下的寒气从体内“逼出来”。
黄酒性温,能活血祛寒、开胃健脾,很多传统的中药方子都用黄酒做引子。尤其适合四肢冰冷、血液循环差、经常腰酸背痛的中老年人。
怎么喝?
每晚温一小杯黄酒(30~50ml),加入一点枸杞、桂圆,睡前喝,助眠又暖身。
用黄酒炖鸡、炖肉,药性温和,味道还香,老少都能吃。
端午这天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可以帮助阳气更好地运转,不费钱、不费力,关键是有效!
中医讲“背为阳”,尤其是督脉、膀胱经都在背部,端午这天中午前后晒晒背部,可以帮助阳气通达全身。哪怕只是在阳台上站10分钟,也比吹空调强一百倍。
端午前后天气湿热,湿邪容易从脚底侵入。每天晚上用艾叶、生姜、花椒煮水泡脚,不仅祛湿驱寒,还能改善睡眠,缓解疲劳。
艾草不仅辟邪,更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把新鲜艾叶插在门口、窗边,或者煮水熏屋,能改善湿气重、阴气盛的居家环境。特别是老人阳虚、怕冷、容易感冒,艾草真的能起到保护作用。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